作者:李绍德 武学成 高玉明 包兴萍
阳春三月,春暖花开,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狮山镇古柏村农家书屋,三三两两的彝族青年正围着书桌读书,书屋内书香四溢。

走进全国彝族古村落——发窝乡大西邑村的农家书屋,60平方米的房间内,一排排书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一摞摞图书。文学类、法律类、养殖类、种植技术类、少儿读物等十多个品目1500余册书目,让人目不暇接。10多名村民或站或坐,在书屋里安静地阅读着自己喜爱的书刊。

自从村里的农家书屋建成后,朱志能就成了书屋的常客。“我从小就喜欢看书,特别是历史文学方面的,那时候生活困难,根本买不起书,后来条件有所好转,可想看书必须到70公里以外的县城去买,自己又没车,来回一趟的花销远远超出了一本书的价钱。现在好了,家门口就有免费的图书馆,可以随时借阅。”大西邑村村民朱志能说。

近年来,武定县以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为目标,着力将农家书屋打造成群众学文化、长技能、强本领的“文化粮仓”。不断完善的“文化粮仓”,不仅改善了农村阅读环境,拓展了村里的文化活动,更成为了农村文化的主阵地、源源不断的“精神食粮”,让村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。

杨继文是插甸镇增益村委会的村民,发展养殖黑山羊的他,在书里学到不少的养殖技能,养殖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也迎刃而解,现在黑山羊的养殖已经发展到40多只。

为了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农村文化主阵地作用,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,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,培育群众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、多读书、常读书的良好新风尚,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。目前,标准化农家书屋已在武定县11个乡镇、136个村(社区)实现全覆盖,农家书屋俨然成为武定农民群众学习、充电的好去处,为全县乡村振兴架起了“致富桥”,真正成为村民的“文化粮仓”。
作者单位:中共武定县委宣传部 武定县融媒体中心 武定县文化和旅游局 中共田心乡委员会
来源:楚雄州学习平台